Art & Floral Time
器物需要等待,花著重姿態,所以有了「器物花時間」
活動策畫:AKAMU 這地工作室
活動協力:勵馨基金會 (台南分事務所)
工藝體驗、手冊設計:林霈安
花藝師:何芊澐 (Sybil-Ho)
文字編輯:黃源森
場地提供、材料顧問:樂土
攝影:PJ Wang
用打造花器跟插一束花的時間,療癒需要被接住的妳!
來自 AKAMU 這地 與 勵馨台南 的暖心陪伴提案
為了降低工藝體驗的門檻,設計師林霈安重新拆解、簡化整個工藝創作的流程,材質的選擇上,也放下過去擅長的媒材陶土,比較大膽的採用以水庫淤泥改質的新式水泥-樂土。
除了細緻的質感有跟陶土類似的質地與工作性之外,樂土快速成形的特質以及簡單的操作,更能讓學員在時間內就有機會看到成品,也有助於避免陶土在製作器物的各個階段可能產生的風險。
花材的部份也特別挑選有著『開朗、溫馨、陪伴與鼓勵、充滿希望』等含義的花語材料。在介紹花材與做法的過程,也讓學員們知道,其實花並沒有好與壞的比較,而是如何透過整理、修剪、有層次的擺設,讓花與花之間可以綻放出最好的姿態。

製作模具的過程是繁瑣且緩慢的,它並不那麼的直覺,甚至需要一些空間感與想像力。直接用手製作並設計,排除了縝密的構圖過程,切割、黏貼、注漿、挖掘…。相信當我們專注在工藝的學習與花草的整理時,就會進入一種非常特別的時間。
「等待」是很重要的功課,在澆灌跟乾燥的過程中,有些學員為了不讓模具浮起來,只好用筷子緊緊地壓著,一動也不敢動。
「拆模的過程就好像開獎一樣」
「製作的過程有點緊張,但是也好療癒」
「啊,我的模具跟我想像的圖案相反」
努力學習的過程,透過等待,在拆模時轉化為歡樂有趣的驚喜。


在花藝生活體驗工作坊的策劃,Sybil-Ho 常日生活的主理人何芊澐,特別希望帶給學員們能夠從日常生活裡感受到許多小小美好的方式,然後找到往下一步邁進的勇敢和希望。
因此特別挑選有著『開朗、溫馨、陪伴與鼓勵、充滿希望』等含義花語的花材。在介紹花材與做法的過程,也讓學員們知道,其實花並沒有好與壞的比較,而是如何透過整理、修剪、有層次的擺設,讓花與花之間可以綻放出最好的姿態。
「這場活動對我來說是比較特別的,一邊和大家介紹花材與做法,一邊欣賞大家專心的在自己的花器裡完成花束。看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帶給其他人療癒和幫助,我好像也跟著他們一起被自然祝福了!」
